四大主场外交将展现中国会展新气象-九游ag登录中心网址
2018/3/15 9:11:57 来源:中国贸易报 点击次数:
会展无疑是今年中国主场外交的亮点,4月将在海南举办博鳌亚洲论坛年会、6月将在青岛举办上海合作组织峰会、9月将在北京举办中非合作论坛峰会、11月将在上海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这四场重要活动的举办对会展业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在会展业内人士看来,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会展既要精益求精,也须不断创新。
进入中国会展模式
近日,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学术指导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陈泽炎接受《中国贸易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成功主办的多个大型会展活动产生了国际影响,也吸引了国际会展业界对中国会展模式的关注。他介绍说,由于我国会展业起步较晚,德国会展模式、美国会展模式成为我国会展业借鉴的范例。近年来,随着我国实力的强大,主场外交活动的相继举办,引发了国际社会对中国会展模式的讨论。
“长期以来,会展活动成为我国促进外交关系的有效平台。”陈泽炎介绍说,1951年,中国贸促会首批30位贸促人组团到印度、巴基斯坦参加国际博览会,这是建国后第一次参加国际大型展览会。自此,中国贸促会代表中国政府在多个未建交国家主办中国经贸展览会。而今,作为“民间外交大使”和“民间经贸大使”,中国贸促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举办出境展,为这些国家的基础建设提供更多经贸交流与合作。
陈泽炎表示,一直以来,民间外交扮演着独特的角色,它不仅是官方外交的补充,更是官方外交的先行者。
主场外交背后是大国实力
陈泽炎强调,十八大以来,中国“主场外交”呈现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等特点,“主场外交”已成为展示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重要平台。
去年5月,在北京举办的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吸引了140多个国家的代表出席,表明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倡议高度重视。
根据数据显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年来,已有8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方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一大批合作项目正在全面推进,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
3月8日,在全国两会新闻发布会上,外交部部长王毅强调:“一带一路”是全球公共产品,是国际合作的平台。“一带一路”建设不仅加强各国基础设施的“硬联通”,也要开展政策、规则和标准的“软联通”;不仅接地气,还要高标准;不仅效益好,而且高质量;不仅惠及中国,更要造福世界。
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中国发起、多个国际组织和多个国家共同参与的国际性博览会。中国将为参展国家和企业提供帮助和支持,提供参展的各项便利,还将对最不发达国家免除参展费用。
目前,已有超过60个国家报名参展,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报名,预订的展位面积比原计划超出20%,这表明世界各国企业对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期待。预计,届时将有15万名国际国内采购商与会。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10周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周年,中国外交将重在落实成果、稳中求进,继续推动国际秩序改革和全球治理完善。
会展城市迈向新时代
“从上述四大主场外交看,中国会展业迎来了更好的机遇,但同时对会展人提出更大挑战。”陈泽炎表示,挑战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作为主场外交的会展,要面对世界各地的与会者,标准更高,责任和使命更大。另一方面,进入新时代,会展业需加速迈向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和信息化。
过去五年,承办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等主场外交的城市一跃成为峰会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极大提升,让当地政府看到了更多机会,并加大了对会展业的扶持力度。
业内人士认为,今年四场会展活动的举办城市将面对更大的挑战。其主要的压力在于,此前的大型国际会展活动都很出色,想要超越并不容易。
国家会议中心总经理刘海莹认为,在一定程度上,会展业是最能反映城市综合实力与城市治理水平的行业。
众所周知,会展业发展需要“产业 服务业”——上游(产业会展)成长需要以优势产业为基础;中下游则以场馆设施、市政基础设施、旅游、住宿、交通、物流、金融等服务业为前提;上下游各环节顺畅运行则需要以城市统筹协调为保障。
刘海莹表示,国家主场外交活动往往与国家发展战略相匹配,作为落地城市是国家发展战略成果的体现,也是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结晶。作为主场外交平台的国际峰会越来越多地进入国内,在展现大国风范的同时,更显示出中国不同城市独特的地域文化和多元魅力。各地都高度重视“峰会现象”对本地发展起到的推动作用,在借力国际峰会提升国际影响力的同时,还为本地产品服务峰会提供了最大便利。在以城市整体形象为依托的前提下,会展活动更是加强合作与交流以及将产品及文化推向国际市场的重要平台和渠道,借此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等全方位全领域国际影响力的提升。
进入中国会展模式
近日,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学术指导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陈泽炎接受《中国贸易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成功主办的多个大型会展活动产生了国际影响,也吸引了国际会展业界对中国会展模式的关注。他介绍说,由于我国会展业起步较晚,德国会展模式、美国会展模式成为我国会展业借鉴的范例。近年来,随着我国实力的强大,主场外交活动的相继举办,引发了国际社会对中国会展模式的讨论。
“长期以来,会展活动成为我国促进外交关系的有效平台。”陈泽炎介绍说,1951年,中国贸促会首批30位贸促人组团到印度、巴基斯坦参加国际博览会,这是建国后第一次参加国际大型展览会。自此,中国贸促会代表中国政府在多个未建交国家主办中国经贸展览会。而今,作为“民间外交大使”和“民间经贸大使”,中国贸促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举办出境展,为这些国家的基础建设提供更多经贸交流与合作。
陈泽炎表示,一直以来,民间外交扮演着独特的角色,它不仅是官方外交的补充,更是官方外交的先行者。
主场外交背后是大国实力
陈泽炎强调,十八大以来,中国“主场外交”呈现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等特点,“主场外交”已成为展示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重要平台。
去年5月,在北京举办的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吸引了140多个国家的代表出席,表明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倡议高度重视。
根据数据显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年来,已有8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方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一大批合作项目正在全面推进,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
3月8日,在全国两会新闻发布会上,外交部部长王毅强调:“一带一路”是全球公共产品,是国际合作的平台。“一带一路”建设不仅加强各国基础设施的“硬联通”,也要开展政策、规则和标准的“软联通”;不仅接地气,还要高标准;不仅效益好,而且高质量;不仅惠及中国,更要造福世界。
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中国发起、多个国际组织和多个国家共同参与的国际性博览会。中国将为参展国家和企业提供帮助和支持,提供参展的各项便利,还将对最不发达国家免除参展费用。
目前,已有超过60个国家报名参展,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报名,预订的展位面积比原计划超出20%,这表明世界各国企业对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期待。预计,届时将有15万名国际国内采购商与会。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10周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周年,中国外交将重在落实成果、稳中求进,继续推动国际秩序改革和全球治理完善。
会展城市迈向新时代
“从上述四大主场外交看,中国会展业迎来了更好的机遇,但同时对会展人提出更大挑战。”陈泽炎表示,挑战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作为主场外交的会展,要面对世界各地的与会者,标准更高,责任和使命更大。另一方面,进入新时代,会展业需加速迈向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和信息化。
过去五年,承办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等主场外交的城市一跃成为峰会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极大提升,让当地政府看到了更多机会,并加大了对会展业的扶持力度。
业内人士认为,今年四场会展活动的举办城市将面对更大的挑战。其主要的压力在于,此前的大型国际会展活动都很出色,想要超越并不容易。
国家会议中心总经理刘海莹认为,在一定程度上,会展业是最能反映城市综合实力与城市治理水平的行业。
众所周知,会展业发展需要“产业 服务业”——上游(产业会展)成长需要以优势产业为基础;中下游则以场馆设施、市政基础设施、旅游、住宿、交通、物流、金融等服务业为前提;上下游各环节顺畅运行则需要以城市统筹协调为保障。
刘海莹表示,国家主场外交活动往往与国家发展战略相匹配,作为落地城市是国家发展战略成果的体现,也是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结晶。作为主场外交平台的国际峰会越来越多地进入国内,在展现大国风范的同时,更显示出中国不同城市独特的地域文化和多元魅力。各地都高度重视“峰会现象”对本地发展起到的推动作用,在借力国际峰会提升国际影响力的同时,还为本地产品服务峰会提供了最大便利。在以城市整体形象为依托的前提下,会展活动更是加强合作与交流以及将产品及文化推向国际市场的重要平台和渠道,借此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等全方位全领域国际影响力的提升。
[如有九游会真人第一品牌游戏合营的版权问题,请与第一展会网联系!]
- 上一篇: 上半年我国展览业发展稳中向好
- 下一篇: 淄博陶博会入选“2017年度中国十佳专业展览会”